• ylg060net永利娱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ylg060net永利娱高集团
    联系人 :
    电话:0543- 3226288
    手机:
    邮箱 :bzgxjsjt@163.com
    地址:滨州市渤海十路548号

    信息中心

    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㊲ :“十大创新”看滨州

    作者:付孟琪 发布:2022-08-16

        7月4日起 ,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 ,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 ,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三十七组报道:“十大创新”看滨州 。


    “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中科系”科研成果批量落地,滨州——争当中国产学研创新“试验田”

    □大众日报记者 王凯 程芃芃 通讯员 陈有全 杨萌

        8月12日,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科天骥新材料光刻胶滨州生产园区,生产线有序运转,已有多个光刻胶产品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部分特色工艺光刻胶已取得测试订单 。

        “这一项目主要生产3种高端光刻胶,可达1.7万升的年产规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科天骥创始人兼总经理杨国强说 。作为滨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中信信托等协同构建的“产学研融政”科技新生态的一项重大成果 ,高端光刻胶可以说是滨州市加强产学研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擦亮“智者智城”城市名片,争当中国产学研创新“试验田”。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 ,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让科技创新成为区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现实路径。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表示,让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在滨州锁定科创、发力科创、聚势科创,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自信和活力源泉。

        构建创新生态,培育优良创新沃土。滨州市制订《滨州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引领,聚焦全市优势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前沿产业,聚力“5+5”十强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 、运行机制创新、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 、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优良创新生态,孵化一批创新能力强、驱动效益明显的新型研发机构。“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渤海先研院发挥先导作用,魏桥国科研究院 、滨州理工大学加速建设,超高精细光刻胶 、激光选通成像等“中科系”国字号科研成果批量落地 。

        科学家专注于创新突破 ,企业家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推广。8月5日,在魏桥创业集团生产车间内 ,全球首家产业化运行的600千安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台台巨大的电解槽整齐地排列在高大的厂房内 ,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操作 ,闻不到烟气,看不见粉尘,感觉不到酷热。从这里生产出的高品质铝液,可直接供给下游企业做各类深加工产品 ,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该条生产线的研发单位为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滨州实现落地生产 ,不仅打破了世界超大型槽体的纪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率先在铝行业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系列吨铝能耗和排放全球最低 。

        产学研的融合,催生了多项技术革新  ,带动行业加速崛起 。海洋软管作为众多海上油气企业的“海底生命线”,其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无棣海忠软管制造有限公司经过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不仅让我国南海西部海域用上了国产软管产品,还将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海、东海等多个油气田区 ,并出口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滨州非粘结性复合管道(深海油气输送装备)的产能、产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全国第1位 。

        汇聚科创之光,闪耀智造之城。去年,滨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 ,高于全省平均1.06个百分点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幅度、创新资源指数均处于全省前列;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比上年增长88.46%,总量达到392家;2022年底预计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 。


    滨州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 ,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擦亮“滨周到”品牌

    破译创新密码 激发澎湃动力

    □大众日报记者 王凯 程芃芃 通讯员 陈有全 杨萌

        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必须在改革中寻找 ,从创新中挖掘  。只有按下创新的快进键 ,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蝶变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滨州以创新为引领,深入贯彻            “1+11868”工作体系,全力推动“七大变化” ,全面提升“八大品质”,多项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规上工业营收4889.33亿元,同比增长18.05% ,分别列全省第3位 、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23亿元,税收收入99.54亿元 ,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分别增长17.7% 、12.4%,均列全省第1位;税收占比列全省第4位;就业、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创新启航,打造产学研一体新高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滨州市聚焦生态纺织、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建立实施重大项目“企业主动张榜、专家联合揭榜”合作新机制,组织企业“揭榜挂帅”省以上各类研发项目12项,争取各类补助经费1.8亿元,争取科技专项债9000万元,占全省总资金量的45%。

        智能手套、手动机器人、人感加热枕、月壤钻杆……近日,在魏桥国科研究院展厅,一件件高科技元素武装的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以魏桥国科研究院为枢纽,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支持下,铝基复材 、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落户滨州 。”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联席主任、魏桥国科科创基金合伙人丁晓东说。


        滨州积极探索“科教创产”融合创新模式。作为这种模式的参与者 ,丁晓东对项目运行模式、成果转化等情况熟稔于胸,有客人来参观考察时,他经常充当“展厅讲解员”。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建立“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推动“中科系”科技成果在滨州转化落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共建科研机构评估中排名第一。截至目前,滨州市已有39家企事业单位与“中科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一粒小麦的变化,折射科技创新的神奇和力量 。面粉、挂面 、面包……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它还能“变”出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 、蛋白肽等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中裕立足小麦全产业链,创建国家小麦加工重点实验室 、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全力攻坚小麦精深加工,让小麦每吨增值近5500元,比普通加工产值提高147% 。

        创新的魅力,正让一批批高端产学研创新成果在滨州遍地开花。愉悦集团居家世博馆 ,新研发生产的纳纤膜口罩 ,厚度只有100微米,纤维细度300纳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 ;纳纤膜透气性好,而且是单向导湿 ,做成口罩、防护服后,可以把皮肤出的汗 、呼出来的湿气排出,又能阻挡外界的湿气。

        在滨州京博工业园 ,一块块丁基橡胶缓缓下线……京博中聚新材料7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及配套项目是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 ,与此前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5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及配套项目贯通,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丁基橡胶工厂,生产的溴化丁基橡胶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医药和下游高性能轮胎领域,缓解国内溴化丁基橡胶依赖进口的局面 。

        滨州培育壮大各类创新主体队伍,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链条式”梯次培育体系。2021年,滨州市全社会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36%,居全省第一。2022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4% ,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656家 。

    人才护航,锻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8月13日,滨州市第三届人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高峰荟,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揭开序幕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才则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滨州市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三进”工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智者智城”人才发展体系。实施“硕博优选计划”,连续3年发出滨州“求贤令”,市县912个岗位虚位求贤,870名优秀硕博士筑梦滨州 ;通过创新重大技术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滨州面向全球发布企业核心技术需求66项 ,29个项目成功揭榜,揭榜金额1725万元。近年来 ,全市引进高端专家440余人,本科以上大学生4万余人,人才智力势能正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滨州连续3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有50余个在赛事中涌现的好项目落地滨州 。在2021年的比赛中,山东科技大学在职博士贾臣带领团队获得二等奖。“比赛结束后,我们就在滨州组建了公司 ,仅两个月就参与了沾化区档案馆数字化扫描等项目,并与香驰集团进行沟通合作。”贾臣说 。


        滨州市通过实施“智者智城·百企引智”示范引领行动,组织“十强”产业骨干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43名高层次人才挂任企业“科技副总” ,93家企业与145个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 ,在北京 、上海设立人才联络服务站,在20余个重点城市点状布局32处引才工作站 、136处青鸟驿站,形成了一张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引才网络 。

        一个人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凝聚起发展“源动力”。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雷浩在邹平挂职结束后 ,毅然选择留下,担任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围绕金属材料 、检验检测等涉铝行业 ,广泛联络创业合作者,以才引才,全职引进并组建了包括2位博士、3位硕士在内的15人运营管理团队 。

        滨州引育并重 ,内外联动,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8月9日—11日,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举行 。滨州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各类学校办学层次和教学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滨州职业学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拥有职业院校26所 、实训基地1040个,每百万人拥有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数居山东省首位;成为国内六大民航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滨州机长”、“滨州技师” 、“金师”工匠成为滨州的形象大使。

        同时,滨州大力实施“渤海英才”工程,评选“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渤海英才·N十佳”优秀人才,每年至少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奖励技能人才,凡是获评“杰出贡献人才”的 ,均享受每月5000元的津贴 ;开展十万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选育渤海工匠 、首席技师、技术能手 ,认定高级技师 、技师,加速形成技能人才梯次培育体系。

    目前 ,滨州市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平台载体32家 ,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351家。

    党建领航,擦亮“滨周到”服务新品牌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如何将党建统领与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表示,要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实施“过程党建” ,在工作中找问题 、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通过全过程抓党建、抓党建全过程 ,强党建 、硬党建,切实提升党建抓思想、聚人心、增动能的强大政治引领力、基层组织力 、发展耦合力。

        “过程党建”已经融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

        4月,滨州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智能监控、行车记录仪生产项目签约落地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月,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五家企业集中签约五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 ,为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成绩单” ,得益于创新打造的全过程全领域党建模式 。

        “滨周到”是滨州聚力政务创新的“金字招牌” 。滨州市先后出台《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滨州市“六个一”暖企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 ,推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五大攻坚提升行动及232个“便民利企”措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深化“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 。

        近日,在滨州市沾化区 ,山东沾化阳光化学有限公司新建的氯化石蜡配套仓储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正在运行。“沾化区推出的‘多证联发’和‘拿地即开工’,让项目提前1个多月开工建设。”公司总经理王修福说 ,该项目是公司氯化石蜡生产配套项目,能早一天建成,对市场布局和效益至关重要。“以前,用地规划许可证 、不动产证、工程规划许可证、质量监督登记表、施工许可证等是串联审批,没有1个月办不下来,现在串联变并联 ,一套材料、一个窗口即可办结。”

        滨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构建起“营商局+中心+专班”三位一体工作模式 ;出台《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成为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性法规 ;全省首个取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7天公告 ;深化流程再造 ,发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 。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至目前,滨州市市场主体达45.53万户,其中实有企业达15万户 ;滨州“中介超市”累计进驻117类1816家 、项目数量4479个 ,均列全省第1位。

    短评

    创新的魅力和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程芃芃

        近年来,滨州市争当产学研创新“试验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筑牢了坚实根基。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魏桥国科的超高精细光刻胶 、铝基复材 、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形成优势产能;京博中聚生产的溴化丁基橡胶广泛应用于高端医药和下游高性能轮胎领域 ,打破国外垄断;愉悦集团研发纳纤膜防护口罩和防护服 ,用科技护航人类健康……滨州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不断捕捉发展机遇、塑造竞争优势 。

        平台支撑,企业创新成势。在滨州,“产教融合型 、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 ,‘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成为热词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的支撑服务作用日益彰显。创新平台在滨州落地生根,推动着创新要素集聚,为众多创新型企业补短板锻长板,激荡起澎湃动能 。

        做强“智者智城”品牌,引来“源头活水”。滨州创新方式、搭建载体、强化服务 ,扎实做好留才引才工作 。“引育留用”政策 、“三进三创”工程为人才创新创业培育沃土 、搭建平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滨州蔚然成风 ,“滨州机长” 、“滨州技师” 、“金师”工匠等职教品牌广泛叫响。

        创新筑梦未来 。滨州持续搭平台、优服务 、聚人才、做生态,以党建为统领,以创新为引领 ,奋力答好“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的时代考卷。



    以上内容均来自大众网

    COPYRIGHT ? 2008-2014 ylg060net永利娱高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 XML地图